《網易河南》:男孩子學習不好?也許是教育出了問題
“網易新聞”截圖
《網易河南》原文報導如下:
2009年,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,中國0至18歲的男孩在學業、體質、心理、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均呈現出落后于女孩的跡象,并將這一現象命名為“男孩危機”。
三年之后的2012年,有記者在深圳的小學校采訪時發現,男生在學校中的表現較女生為弱,這在低年級表現尤為明顯。在擔任班干部的比例、人際交往能力、學習成績等方面,許多老師和家長都認為,女生表現更為優異。而能同時出色完成學業與擔任班集體事務的大多都是女生。
同樣的,大學中男生優勢也已經不在,高中男生成績也在下降之中。在對1999-2008年的數據分析,高考狀元中男生的比例已從66.2%下降至39.7%,女生的比例則相應地由33.8%上升至60.3%,除2002年出現波動以外,女生比例呈直線上升之勢,增速驚人。
而所謂的“男孩危機”是否存在,則在校園內外引發爭議?
校園中的“男孩危機”是否存在?這種危機是否意味著男孩子們“變差了”?在北京師范大學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張彩看來,個問題的出現,與兒童發展的生理、心理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有關。但這并不意味著第二個問題就會隨之而來。
“從現在對大腦發育的研究來看,男孩女孩的總體智商差異不大,但特點不同,女孩子的優勢與學校教育的要求較為一致。”張彩告訴記者,從大腦發育來看,女孩在語言類具有優勢,體現在閱讀、寫作、聯想記憶、感知的速度上,背誦的能力強,這些剛好都符合了應試教育體制下學校教師的要求。而男孩子的優勢則體現在視覺空間加工能力上,傾向于數學、科學、動手操作、空間感覺等,其中不少都在中小學試卷所能考察的范疇之外。
張彩表示,另一方面,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,男孩子的發展速度比女孩子慢,也是男孩在學校里表現不如女生的原因。2007年,一項美國精神衛生研究所的研究表明,人的大腦在發育過程中,女孩會在11歲就達到發展的高峰,其后發展速度呈下降趨勢。而這一峰值男孩要到15歲才能達到。其后,女性在21-22歲將完全成熟,而對于男性則是30歲。
這決定了男孩在學校的整個教育階段中,發展速度都比女孩慢,如果從小就以同一尺度——考試成績去衡量男孩女孩,只會更加挫傷男孩的學習積極性。
(圖為鄭州萬通汽車學校學生動手操作)
可見,現行的以應試教育模式考察記憶、閱讀、寫作能力的考察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“男孩危機”現象的出現,把男孩子愛動手、空間感強的優勢發揮出來,使其更好的發展,可能是在現階段對男孩子好的關愛。
上一篇 : 《網易》:人社部推動技工院校改革 職業院校將迎大發展
下一篇 : 《揚子晚報網》:初中生學汽修有前途嗎?